
在危化品運輸一線
年過五旬的“銀發司機”
是特殊的“安全掌舵人”
掌心的老繭磨透了數雙手套
眼角的皺紋刻滿了風霜
唯有握方向盤的手
藏著旁人難及的運輸匠心
匠心藏在每一次聆聽與排查里
58歲的劉漢東,帶著33年從業生涯早把罐車“脾氣”摸得透徹。無論酷暑寒冬,他總先繞車三圈,貼耳細辨罐內介質流動,指尖輕捋管線接口查密封圈,這雙練出“聽聲辨罐況”本事的手,比儀器更早察覺異常。2020年獲評江蘇省交通技術能手時,他說“榮譽是熬出來的”,這份認可,藏著他無數個在駕駛室鉆研打磨的日夜。


匠心藏在每一次俯身與觸摸里
57 歲的張衛星蹲在罐車旁,身影在晨光或夜色里都一樣專注。檢查流程早已刻進骨子里,哪怕凌晨出車,每一項核對也絕不潦草;指尖探閥門、手掌測胎壓,“漏沒漏一摸便知”——這雙布滿老繭的手,就是歲月磨出的 “活檢測儀”,比精密儀器更懂隱患的痕跡。


風險在每一次謹慎預判中化解
從業18年的陶永生認準“慢就是安全”,暴雨天早辨積水減速,罐車微漏憑氣味定方案;心里的“隱形路線”記著彎道盲區、停靠點,是跑出來的“安全密碼”。


經驗藏在口口相傳的口訣里成了最實在的財富,是“轉彎慢半拍,會車留一米”的反復念叨,是帶著后輩跑最難走的復雜路線,是過坡時總多一句叮囑“過坡再慢10碼”。那些刻在皺紋里的老經驗,沒有隨著時光褪色,反而成了后輩最寶貴的“安全護身符”。
半生握舵 風雨兼程
這群 “銀發司機”
用 “安全至上” 的堅守
把每一趟危化品運輸
變成了穩穩抵達的放心旅程